“我们靠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来脱贫致富,除了进行苹果和核桃种植,还发展林下种养……”这是记者在雪山镇锅底村采访时听到的话。
锅底村位于雪山镇西北部的大山里,在这块有着27.5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上,过去由于交通困难,水资源匮乏,这里的居民长久以来一直生活在贫困里。
自从调整种植结构后,如今的锅底村果林遍野,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穷则思变 依托果园谋发展
过去,锅底村是一个石漠化相当严重的村。全村1600多人口苦守着1300多亩的可耕地,刀耕火种,早出晚归,年复一年绞尽脑汁地为稻粱谋,耗尽心血。除了遇上一两个好年头,日子并没有多大变化,变化的是土地日益瘦薄、岩石渐渐裸露、村民远走他乡。村落摇摇欲坠处在贫困的边缘。
如何跳出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走出一条在土地上体面地继续生活下去的路,成了全村人首要解决的问题。
穷则思变,变则乃通。
在临近锅底村的新街片区,有一片被省农委列为绿色果品创建基地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威宁精品苹果示范园”。该示范园一度很好地帮助锅底村村民解决了劳动力剩余问题,让农户们在农忙之余有了额外收入。
经过深思熟虑后,全村人打起了示范园区的“主意”:决定依托临近的精品苹果示范园这个“靠山”,利用示范园所能提供的一切,在自己的土地上脱贫致富。于是,一个变村计划在全村人心里应运而生。
办合作社 调整种植结构助增收
锅底村人知道,要脱贫致富,完全等靠政府帮扶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村委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成立苹果种植合作社,再在全村各小组选派人到农牧局去学习技术,准备建起自己的苹果园。
这一计划得到了县农牧局的高度重视,为锅底村培养50余名技术骨干支持该村的种植计划。
人才培养出来,锅底村开始经营蓝图。历经各种艰难困苦后,如今,锅底村已种植苹果6750亩,其中500亩已经开始挂果。预计到丰产期后,按每亩种植42棵,每棵收果150斤计算,年产量在4000万斤以上。每斤按2.5元的价格来计算,经济创收突破亿元大关对锅底村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守住美好家园,除了种植苹果,锅底村又向县扶贫办和农牧局争取到资金21.3万元实施核桃种植项目,发动村民因地制宜开展核桃种植。在改善生态的同时又提高了村民收入。目前,该村核桃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
土地已投入进去,但暂时还不能实现完全创收,为了保证基本生活,锅底村在借鉴外地先进种植技术的基础上聚全村之力推出了另一种种植计划——实施林下套种。在果林地里套种马铃薯、红豆、烤烟、蔬菜、中草药等作物。
这样下来,锅底村的“变村计划”初步成型。
成效初显 村民获益
宋永是村里组建合作社后第一批到农牧局学习苹果种植技术的村民。学成回来后,宋永承包了40亩土地用来种植苹果。2013年苹果挂果成熟后初见效益,收获4000余斤,卖下来后收益颇丰。同年宋永在其承包的苹果地里套种了25亩马铃薯,上市后,除开留下来自己吃的和喂猪的,共卖了2.4万余元。套种了15亩烤烟卖了2.5万余元。其他地里种红豆和玉米卖了1万多元,还喂了一头牛、6头猪。和往年相比,宋永今年取得的收入是破天荒的头一次。
以前宋永全家7口人的经济来源全靠打零工及种植玉米,既要补贴家用,又要供孩子读书上学,还要赡养老人,一年下来所挣的钱经常入不敷出。
自从调整种植结构后,短短的时间里,宋永一家一改过去的贫困窘境,过上了丰裕的生活。
此外,宋永还另租了25亩地用来种植核桃,核桃树也即将挂果。
无独有偶。宋永是一个从贫困户翻身成为过上丰足生活的典型代表,而李文华则在锅底村书实现了从低保户到大众之家的转变。
李文华从前是低保对象,家中共有5口人,其中2个残疾,全家只有1个正常劳动力,家庭特别贫困。村委经过努力后,在为他争取到了危房改造及沼气池建设等项目的同时,将他家12亩地绘在苹果种植的地图上,并为其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和无偿帮助。2013年苹果挂果后,产量虽不大,经济效益却很可观,算上套种在果园里的马铃薯和红豆得来的收入,李文华现在的家境虽然还达不上小康之家的水平,但已有了极大的改善。
“现在土地成了摇钱树……今年又种了10亩核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谈起改变种植结构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李文华感慨地说。
未雨绸缪 规划远景
为保证将来产品能够及时输出,村委会经过协商和努力,在全村修通了油路,现在小轿车可直接开到村口。如今,“两个硬化”工程已基本完工,覆盖面达85%。建成390个水窖,吃水难问题得到了缓解, 480个沼气池项目得到落实。今年又争取到了180万元的投资项目,准备完成从高潮组到营脚组9公里的机耕道建设。
锅底村的幸福转变,也使那些由于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远走他方的村民开始回归土地,不再背井离乡。据了解,经常外出打工的200余户村民,除了25户还远在异乡外,其余的都已回到家乡经营土地,希望在自己的家园过上小康生活。
下一步,锅底村打算建立干果合作社,发展和完善核桃产业。然后引进林下养畜、养鸡等项目,让村民走上多元发展道路,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详情请登录以下网点查询: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毕节人才网 黔ICP备09003115号-1
地址:毕节人才市场 EMAIL:795955362@qq.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