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5923114419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最新资讯

毕节:就业路上“三步走” “人口红利”放出来

来源:www.12114rc.com 时间:2018-11-19 作者:www.12114rc.com 浏览量:

人力资源是经济资源中的重要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毕节市人社局的调查分析,当前全市绝大部分劳动力集中在农村,且不能满足人力资源“三要素”(体力与智力的结合、对社会产生贡献、能够被组织利用)的要求。

如何将农村劳动力向人力资源转变?变“人口大市”为“人力资源强市”,充分释放全市的“人口红利”,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是全市面临的瓶颈之一。

毕节市紧紧围绕“劳动力情况摸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下功夫,有效推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全面提高。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共完成各类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48.9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16.5万人,促进就业创业脱贫8.63万人,初次就业率达52.3%。

现状:外出务工成首选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村劳动年龄内16至60周岁人口442.8万人,其中男性245万人,女性197.8万人。 全市农村劳动年龄内人口中,处于“黄金年龄”(25岁至45岁)的共有242.2万人。由此可见,全市中青壮年劳动力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毕节市的经济发展难以满足就业需求。而东部发达地区就业岗位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出门打工”自然成了毕节青壮年劳动力的首选。

在多年采访“春节即景”过程中,记者几乎每年年后都可以在毕节东客站看见这样的场景:为满足广大外出务工者乘车需求,毕节东客站贴心地规划出通往深圳、珠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候车专区,专区里挤满了即将外出务工的人员……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市有189.6万人选择在外就业,其中省外132.8万人,占70.04%,省内及周边地区占29.96%。流出的人群中,处于“黄金年龄”的人群占了绝大部分。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全市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大,留守村子的大多是老、弱、妇、孺。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面临着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大部分只能从事务农、建筑等行业,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破题:职业技能培训强素质

七星关区龙场营镇南坡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67人,其中2018年标注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5户85人。为改变贫困户只有劳力没有技术的窘境,2017年,南坡村在镇里劳务公司指导下成立了村劳务合作社。合作社承担了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信息共享等服务,将辖区内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吸纳进来,提升其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力争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合作社成立至今,南坡村整体劳动力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贫困户人均收入和村集体经济都有所增加。

南坡村所走的劳动力培训之路,也正是当前全市正在走的路。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实用技术培训、生态移民和失地农民培训、旅游景区(含乡村旅游)人员培训、工业及产业园区企业用工培训等各类创业培训(含高校毕业生培训)32.83万人次。通过系列培训,广大农村劳动力掌握了茶叶、辣椒种植,蜜蜂、生猪养殖等实用技能。

除了对劳动力进行常规培训,全市上下还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成立以来,全市投入700余万元,将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将织金县蔡群苗族蜡染刺绣有限公司建成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全市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重要基础,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1000余人。

2014年,毕节市成立“双挂牌”技工学校3所,对技工学校全日制学生实行“双证”制度。截至目前,共培养技工学校学生4935人,资助540余名技工学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为检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毕节市还不断加强鉴定机构建设,每年开展职业资格鉴定7000人左右,确保培训过的劳动力有真才实学,真正符合试验区发展需求。

探路:多轨摸索促就业

2017年年底,毕节市人社局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发“毕节市就业云”信息平台并成功上线,成为全国第一家政务就业服务信息平台。

随后,毕节市人社局与广州市南方人才市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将其用工信息网络与无缝接入“毕节市就业云”,积极与贵阳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劳动者求职信息等。目前,已收集到省内外就业岗位信息40余万条,畅通了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渠道。

“毕节市就业云”平台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可以详细梳理招聘岗位需求和劳动者求职需求,使就业技能培训更有针对性。如围绕北京、广州等地对家政、护工、育婴等服务人员的大量需求,毕节市人社部门通过梳理劳动力资源优势,引进北京“管家帮”、七彩乐居等优势企业,开展家政、护工等紧缺劳务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后输送到北京等地就业。2017年以来,全市完成家政、护工等服务业培训16071人,培训后促进就业9642人。

与此同时,毕节市人社局还采取“培训+就业”的方式,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稳定就业。金沙县利用“培训机构+企业”等方式,将实操基地搬到工厂、车间,让学员深度感触就业操作一线,不断提升其培训积极性;赫章县中等职业学校与赫章县野马川工业园区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将实操场地搬到工厂,让学员边培训、边上岗。

2017年、2018年,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与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市第一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开办“广州港班”,专门面向港口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开展“精准扶贫专班”,招收16至20周岁建档立卡贫困户青壮年。2017年以来,恒大集团帮扶毕节共培训贫困劳动力67473人,通过培训促进39283人转移到恒大集团13个省的下属企业、与恒大集团有业务的企业及市内外其他用工企业就业。

谈及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剂,毕节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我市当前实际,接下来还要精准收集岗位、明确岗位要求,从而更精准地开展培训。毕节市脱贫攻坚任务较重,需要开设更多‘精准扶贫定制班’,促成教育扶贫、就业脱贫双目标的真正实现。”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毕节人才网 黔ICP备09003115号-1

地址:毕节人才市场 EMAIL:795955362@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